产品分类

PRODUCT CLASSIFICATION

技术文章/ article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漏电起痕试验的工作原理

漏电起痕试验的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2025-03-25      浏览次数:114

漏电起痕试验的原理主要基于固体绝缘材料在电场和潮湿或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的耐漏电性能评估。以下是漏电起痕试验原理的详细解释:

  1. 电场作用

    • 在试验过程中,会在固体绝缘材料的表面施加一定的电压,形成电场。这个电场是试验的基础,它模拟了电气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电场环境。

  2. 潮湿或污染介质

    • 同时,会定时、定高度地向绝缘材料表面滴加导电液体(如0.1%的氯化铵溶液),以模拟潮湿或污染条件。这种潮湿或污染介质会降低绝缘材料的表面电阻,增加漏电的可能性。

  3. 漏电起痕过程

    • 在电场和潮湿或污染介质的联合作用下,绝缘材料表面可能会出现漏电起痕现象。即,电流会通过绝缘材料表面的微小通道或缺陷,形成漏电路径。

    • 随着时间的推移,漏电路径可能会逐渐扩大,形成明显的痕迹,甚至可能导致绝缘材料的击穿。

  4. 评估耐漏电性能

    • 通过观察绝缘材料表面漏电起痕的过程,可以评估其耐漏电性能。具体来说,可以测定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和耐漏电起痕指数(PTI)等指标。

    • CTI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绝缘材料表面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与产生漏电起痕所需时间的比值。PTI则是衡量绝缘材料在特定条件下耐漏电起痕能力的另一个指标。

  5. 试验目的

    • 漏电起痕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固体绝缘材料在电场和潮湿或污染条件下的耐漏电性能,为电气设备的选用、设计和维护提供依据。

    •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绝缘材料的潜在缺陷,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或更换,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综上所述,漏电起痕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施加电场和潮湿或污染介质,观察其漏电起痕过程,并评估其耐漏电性能。这种试验对于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2025 东莞市豪恩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3048675号   sitemap.xml技术支持:仪表网   管理登陆

TEL:18820326175

扫码加微信